《东南商报》:大学生装饰作品吸引社会人士眼球

来源:开云官方注册 一审:二审:三审: 发布时间:2006-01-09

巧手变废为宝

大学生装饰作品吸引社会人士眼球

本报讯(孙晓庆 杨超)“真是太高兴了!”开云官方注册2004级装饰(2)班的大学生于海波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创作的装饰作品《无题》,竟能得到宁波市一名记者的青睐并欲当场购之。这件作品用破损的牛仔裤加工处理做模具,通过加入石膏、擦上鞋油制作成了“北京猿人像”。于海波介绍说,作品的初衷是为了呼吁人们节约资源,保护家园。

连日来,包括《无题》在内的59件作品在该校“装潢—装饰材料综合作品展”中精彩亮相,虽然是在课间展出,但还是吸引了校内外大批室内装饰爱好者的眼球,其中不乏各院校的专业老师和律师、记者等社会人士,参展人数最高时达到100人左右,把小小的展厅挤得水泄不通。

除《无题》外,《钟》、《陶罐和贝壳》、《向日葵》、《钟》等四件作品也被那位记者相继相中,其他一些社会人士也对参展作品表示了很大兴趣。面对学生们一件件透射着现代艺术观念的作品,指导教师陈峰激动地说:“历史上每件艺术品必须要卖出去或者被收藏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城市学院的艺术学子现在已经跨出了可贵的一步。他们学会借他人之手,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真有点‘化腐朽为神奇’。”

在展览现场,笔者看到参展作品所用材料真可谓五花八门,不过全部是“变废为宝”——《向日葵》用的是废塑料片和废铁丝;《未来世界》用的则是废弃的电脑主机;其他如纸艺、木条、KT板、石膏像、电子零件等,都是大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收集的材料,不多花钱,只要奇思妙想就能为平淡生活增添无穷乐趣。一些有关环境保护、人性道德的作品不仅表现出一定的艺术素养,而且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引起了不少观者的共鸣。

该院艺术分院执行院长潘沁表示,学生作品之所以能吸引社会人士的眼球,源于大学生们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另类大胆的创意。此次作品展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艺术与生活、观赏性与实用性的巧妙结合,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向社会展示了城市学院职业教育丰硕的教学成果。

文章来源:《东南商报》2006年1月7日星期六 A10版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