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工作报告

来源:开云官方注册 一审:二审:三审: 发布时间:2020-10-29

    

开云官方注册

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实验校建设项目

2016年度工作报告

一、2016年度主要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及建设成效

对照学校提交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申报书》及《开云官方注册“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项目”工作方案》,截止目前,已顺利完成了相关建设任务,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和提升;数字化校园平台及门户基本建成;缺失的科研、人事等重要管理系统得到补充;信息化在教学方面应用成效显著;信息化服务师生能力明显提升;探索完成了多运营商参与、多校区背景下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的网络融合建设运维模式。

1、学校重视,制定出台《开云官方注册“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确保建设项目的推进

近几年学校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并把教学信息化列为3-5年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并成立专门部门抓这项工作。“十三五”规划学校还专门制定了“智慧校园专项建设规划”。学校被中央电教馆列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后,为更好地推进和落实实验校建设任务,并兼顾智慧校园“十三五”规划前三年的建设,2016年初特别制定出台《开云官方注册“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项目”工作方案》【宁城院政〔2016〕50号】,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学校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工作方案》明确了实验校项目建设目标,细化了建设任务的责任部门分解、进度安排,并在组织领导、工作机制体系、资金投入等给予保障。

2、加大投入,确保实验校项目经费支持

2016年实验校项目累计投入项目13个,投入经费达到1616万元。

2016年实验校建设项目一览表

序号

建设项目

投入经费(万元)

资金来源

备注

1

扩充网络出口带宽

13

学校

 

2

本部教学区无线网络改造

90

学校

 

3

机房冷通道封闭、环境监测、动力配电优化

30

宁波一舟集团

校企合作

4

超融架构服务平台

100

学校

 

5

统一身份认证;

学校数据标准与公共数据库;

校园信息门户;

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

数据集成整合

120

学校

 

6

各业务数据集成

30

学校

 

7

学校各部门业务信息化

125

学校

 

8

云平台虚拟机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等

7

学校

 

9

网络设备维护,包括新增、升级、扩容及线路

20

学校

 

10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安全设备购买更新、安全服务等

55

学校

 

11

教育技术中心建设1期

140

学校

 

12

校本MOOC建设

86

学校、宁波市教育局

 

13

多校区网络融合(生部分活区)

800

运营商

运营商合作

 

合计

1616

 

 

3、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和提升

学校建有先进的数据中心机房,在建筑装修、动力配电、空调新风、防雷接地、安防监控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达到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标准。本年度进一步优化动力配电,增建冷通道封闭,部署动态环境监测系统。为核心网络设备、服务器的稳定运行提供优良环境。

按照“硬件集群、集中管理、合理配置”的建设理念,基于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学校先后部署了性能优异的UCS平台和业界领先的超融架构服务器平台,逐渐将各业务应用服务器由传统的物理机架式服务器向先进的云平台迁移。共搭建了数字校园、业务系统、实训教学三大服务集群,有101台虚拟服务器运行其中。

对校园网主干链路进行了优化,通过万兆光纤将两个校区、教学建筑群、宿舍生活建筑群联为一体,并将原先由运营商分别运维的生活区网络并入教学网统一管理。有线网络信息点增至13397个,同时加大无线网络建设力度,增设2200个AP,形成了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校园网。教学出口带宽新增500M,总出口带宽达到7G(含生活区)。

4、数字化校园平台及门户基本建成

我校各管理部门信息化应用较早,共计有近二十个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大多面向本部门业务,校级层面的集成和展示平台缺乏。本年度的重点工作是要通过建设公共数据集成平台,将各部门积累的业务数据进行整理,在管理信息上形成一个整体,为将来数据分析、开发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字校园平台建设工作量非常大,经过多方考察论证,项目于2016年3月底启动,由于事前充分汲取了各兄弟院校的建设经验,实施比较顺利。目前已建成全校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和授权、认证体系,教务、学工、一卡通、科研、图书、财务等十五个主要业务系统完成统一身份认证对接,以共享数据平台为核心、数据清洗整合平台为工具的可配置的校园信息门户于十月正式上线。

5、重要的业务管理系统得到补充完善

按照《实验校建设工作方案》的安排,学校各部门机构均启动了部门信息化建设工作,一些主要的业务系统如:教务、学工、一卡通等,重新审视已有的数据来源,数据作了跨部门的关联,数据质量得到提高;在数据整理过程中,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得到优化梳理。

资产、科研、人事系统,技术过于陈旧,已不适应新的业务管理需求,对这些系统重新进行了选型招标,数据重建,流程重组。

原有财务系统功能单一,仅实现了帐务电算化处理,许多财务核算工作信息手段不完整。本年度进行了财务信息化规划,建设内容包括银校互联、网上预约报销、电子审批、工资管理、学生收费管理、个人收入管理、网上综合查询、微信支付平台等。此项工作涉及到财务工作模式转变,实施周期较长,预计将于年底完成。

6、信息化服务师生能力明显提升

数字校园实验校的建设目标,全面促进了学校信息化意识提高。各部门顺应潮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尝试新的信息化服务模式。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等部门建设了基于微信的公众服务号,实现了信息移动查询,师生实时互动。图书馆建设了基于RFID标签技术的图书自助借还系统;保卫处建设了基于蓝牙远距离停车场管理系统;装备部网络信息中心进行基于手机NFC功能的校园卡应用测试,物联网技术在校园业务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一卡通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相关部门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行为,为更好服务师生提供决策依据。

7、创新校园网络融合建设运维模式

校园网出口环境、网络应用、上网设备情况日益复杂,运营商的生活区网络运维模式弊端逐渐显露。如:与教学区网络互联不畅,教学资源不能有效利用;校方的信息系统、智能化的管理策略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学生上网行为不能合理引导与监管,上网日志不能及时审计;多运营商网络设施设备重复建设,责任和权利不明确,造成浪费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等等。

为了满足学校长期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服务的需求,学校按照“校方主导、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公平竞争、稳定有序”的基本思路,从15年下半年起,协调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多家运营商,多方论证,缜密设计,确定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合理分配各自承担的项目内容。经过一年时间,建设了一个符合各方需求的生活区网络融合平台。用户使用唯一的校园网络身份,既可畅通访问校园网内资源,又能以较低的价格享受不同运营商的服务。校方节省了大量的网络建设资金,并将信息化管理延伸到生活区每个角落。运营商以服务质量参与公平竞争,消除垄断,摆脱了恶性循环竞争的困扰。目前网络运行稳定,管理有序,运维正常。完成了学校主导下多运营商合作共建的生活区网络融合平台创新。

8、信息化在教学方面应用成效显著

实验校建设以来,随着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学校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爱课程中国职MOOC新上线15门课程,课程总数达到23门,位居高职院校第一,社会受益面超过5万人次,校内已有5000多人次通过在线学习获得学分认定;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类比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投入140万加大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教育技术支持中心建设;近一年来,学校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先后在光明网、浙江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做了报道,学校先后多次应邀在高峰会、论坛、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2016年实验校建设实验任务完成情况一览表

实验任务

完成情况

建设成效

(填写建设后达到的技术指标及取得的成效、成果)

1、校园有线网络的扩容和优化

完成

主干万兆,全面覆盖各建筑楼宇,信息点数量激增,两校区联为一体,网络总出口带宽达到7G

2、校园无线网络的全覆盖

完成

增加无线AP至2200个,全面覆盖各建筑楼宇和室外主要活动场所

3、多校区教学区、生活区网络的融合

完成

教学区、生活区网络全面融合,师生不论在校园何处,均可使用同一帐号访问校内外网络资源

4、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的扩容改造

完成

建成国家B级标准数据中心机房;建成两套服务云平台,三大业务集群,101台虚拟服务器

5、各主要业务部门核心业务的信息化

一期完成

完成教务、学工、图书、办公、网站群、资产、一卡通、数字安防、档案系统优化整理。人事、科研、财务系统招标重建。

6、共享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统一认证,统一信息门户

完成

完成共享数据中心建设,十五个业务系统数据对接,实现统一身份认证,个性化信息门户建设

7、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完成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完成

已完成了十三个系统的备案和定级工作。当前正依照教育部定级指南,落实等级保护制度的各项要求,实施制度建设、技术建设和等级测评、整改

8、智慧移动校园一期工程

技术方案选型

已完成基于微信的教务信息查询。拟建设基于微信企业平台的移动办公、移动图书、移动教务、移动学工等应用,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和事务办理。

9、完成宁波市慕课联盟教育技术支持中心一期工程

完成

已完成编辑录屏室和实景演播室建设

10、完成5门以上在线开放课程在全国性平台上线运行

完成

爱课程中国职教MOOC新上线15门课程,课程总数达到23门,位居高职院校第一,社会受益面超过5万人次

11、教学信息化应用初见成效

完成

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显著提升,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类比赛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二、下一年度的实验任务、计划安排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原因。

上年度预定工作任务和目标圆满完成,根据我校信息化工作方案安排,下一年度的工作目标将侧重在“系统、数据、应用等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移动通信、物联感知等下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慧校园的软件开发建设。

1.进一步完善共享数据中心建设,规范学校信息标准,保证数据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的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解决各系统与数据中心的对接问题,解决各同构、异构数据的集成问题。

2.部门业务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不断开发新的功能模块。依托学校共享数据平台,清洗与整合数据,提高数据质量。为大数据趋势下的分析挖掘提供可用数据,为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 云平台是今后网络服务建设的主要技术方向,将进一步加大对IAAS平台的投入,满足随着数字校园建设日益增长对服务器硬件的需求;一些信息服务需求也将尝试通过SAAS模式部署解决,如校园邮箱、虚拟桌面、校园云盘、协同文件处理等。

4.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开发基于移动端的校园业务服务平台。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借助微信公众企业平台、QQ智慧校园平台、智能手机APP开发等。统一向师生提供新闻动态、通知公告的订阅和推送。进行各类信息的查询和事务的办理。

5.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老师和学生的学习、消费、借阅行为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以报告形式呈现给用户。建设校情分析和辅助决策系统,向校领导提供汇总的校情报告。

6. 建设基于物联感知技术的能源监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校园能耗测体系和能耗统计自动化体系,实行数据网上报送、自动统计、智能分析,逐步实现对学校建筑的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和动态监控。做好建筑节能改造,加强节能监管。

7. 网络信息安全贯穿数字校园建设全过程,依据《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认真执行学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有针对性的采取管理手段,部署安全设备,实施安全措施。形成健全的、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网络安全体系。

8. 进一步完善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教育技术支持中心建设,加快完成网络教学平台的改造和升级工作,并完成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为师生提供完善的信息化创新开发的环境。

9.加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引导教师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形态创新工作中,营造信息化创新应用氛围,完成5门以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在线开放课程,产生一批混合式教学显性成果。

10.进一步探索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实验、实训的综合应用,完成智慧教室的升级和远程视频互动系统建设,选取某一专业的核心课程,探索虚拟仿真系统和远程视频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详述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具有特色、形成亮点的工作成果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成效显著

学校将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作为学校教学创新、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并将该项工作作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顶层设计和精心策划,为师生提供完善的信息化创新的软硬件环境,学校出台奖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师生投入到该项工作中。实验校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校在爱课程中国职教MOOC开课课程达到23门,位居高职院校第一,社会受益面5万人次,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类比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先后在光明网、浙江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做了报道,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已经成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突破口。

1、工作成效

(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教师通过项目的建设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形态,信息化教学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丰硕的成果。一年来,教师先后获得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第二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3项,省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浙江省高校外语微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以及优秀组织奖。教师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不断提升,研究氛围更加浓厚,我校2015年共有5项课题获得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立项, 2015、2016两年推荐的16项浙江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其中有11项以信息化教学创新应用为主题。

(2)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继续保持领先

学校新立项14门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并积极探索MOOC的实际应用,有8门课程成为爱课程中国职教MOOC首批上线课程,现有23门课程在爱课程中国职教MOOC上线,占总课程数的32%,位居高职院校第一,其中8门课程已完成2轮开课,已有同类院校和本科院校联系购买课程在校内进行校本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社会受益面达5万人次;同时学校积极探索在线课程在校内应用,引进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探索学分认定制度鼓励学生在线学习,校内已有5173人次通过在线学习获得学分认定(以上数据统计截止2016年9月)。

(3)混合式教学应用成效显著

29项混合式教学建设项目建设为引领和示范,加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引导教师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形态创新工作中,经过一年的建设产生一批混合式教学显性成果:

汽车专业引进中德诺浩KTS汽车智慧课堂系统将德国汽车职教与互联网完美结合,系统囊括了所有核心技能的原创实景操作视频、所有工作任务的原创情景导入动画视频、上百个项目案例的原创资讯演示动画视频,以及交互式在线测试题、教师备课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学生学习管控平台等众多功能。利用视频、PPT等资源让老师随时随地教,学生随时随地学,课堂的预习、练习与复习都可以交给系统完成,课堂中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动手实践操作,使得我校汽车专业所有课程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现了课堂的翻转、师生角色的互换,真正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黄艾老师的《计算机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结合传统面授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网络学习资源,通过协作、交流、讨论、互助等形式达到对知识的构建。提出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五学-六位”网络-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搭建了立体化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平台。该老师录制微视频63个,视频总时长约590分钟,收集各类型优秀景观效果图近1000张、优秀设计方案文本60多个、效果图制作素材约10G,开通了微信群和订阅号,每天向学生推送最新学习资源和优秀案例。经过教学实践,课程网站访问量近25万人次,很多兄弟院校的师生都在使用该平台。

(4)稳步推进NBOOC教育技术支持中心建设

2015年7月,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NBOOC)正式成立,我校被推选为副理事长单位,成为联盟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副理事长单位,并成为NBOOC教育技术支持中心的建设单位,学校根据中心建设方案进一步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化创新应用的环境构建,完成智慧教室、编辑录屏室和实景演播室建设,为教师在线课程建设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与超星公司共建宁波市在线课程开发中心,提升中心整体技术水平。

(5)影响力不断扩大实现智力输出

随着该项工作的不断深入、成果的不断显现,该项工作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近一年来,我校先后在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上作题为《以学为中心的改革——信息化教学的创新与应用》的交流发言,我校应邀在第二届全国智慧教育高层论坛作了题为《技术创新课堂、教育创造未来》的报告;2016年5月28日,还承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并作交流发言,来自省内21所本科院校和16所高职院校参会;2016年6月7日,应邀参加亚洲教育资源展,并作为国内高职院校代表作了题为《技术创新教育、教育创造未来》的演讲,还多次在宁波高校慕课联盟研讨会上发言,相关教师多次被邀请到兄弟院校分享成果、介绍经验,实现了智力输出。2015年12月26日,浙江教育报用半个版面报到我校慕课建设工作《抢滩高职慕课 力促教学创新——宁波城市职院教学形态信息化建设走笔》,浙江省教育厅网和宁波教科网都介绍了我校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的工作举措,此外光明网、中国网等多家媒体都报道了我校相关工作。

2、工作举措与启示

经过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兼具开云官方注册特色的工作举措和建设思路,现总结如下以其更好地指导实践,给兄弟院校以启示。

1)工作举措

战略定位、有序推进。学校把教学信息化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和保障条件,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先后印发了《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方案》、《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项目管理办法》和《在线开放课程管理细则》,工作推进有序。

培育引导、深化研究。学校通过项目立项培育,发挥项目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邀请清华、复旦等专家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在理念和开发技术层面对教师进行引导;定期召开慕课沙龙、午餐会、研讨会,加强校内外交流;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地开展相关研究,努力营造应用、创新和研究的氛围。

科学激励、保障有力。建立科学有效的奖励机制,与工作量和职称评审挂钩,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安排10万元/门支持在线课程建设同时加大教学信息化的软硬件投入,建设教育技术服务中心、智慧教室,为在线课程建设应用提供保障。

内引外联、应用为重。学校在积极推进在线课程的校本建设与校内外应用推广的同时,着力推动爱课程中国职教MOOC、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超星尔雅通识课、中德诺浩KTS智慧课堂、简学科技等第三方平台在线课程在校内的合作推广,在师生中形成在线课程应用氛围。

2)经验与启示

协同创新、政策到位。学校进行顶层设计和精心策划,设计了工作方案、制定了管理办法、明确了实施细则,出台奖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师生积极投入到信息化创新应用工作中。在工作方案中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的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合力,协同推进教学形态创新工作,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和推进工作。聘请校内外专家,成立咨询指导专家小组,对教学形态创新工作进行全面的咨询和指导。组建装备管理部作为重要技术支持部门,加快技术人员支持人员的引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

分类实施、循序推进。学校根据课程建设的现状,实施三种不同形式的教学形态创新应用。要求所有专业应客观梳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认真规划本专业课程教学形态创新计划,根据专业特色建设和综合实力提升的需要来选择重点课程或核心课程合适的分类,建立项目过程管理机制,注重阶段性成果的评估,依靠项目成果的循序渐进,稳步提升整体工作成效。对接国家、省市教学信息化竞赛项目的要求,开展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与应用竞赛,以点带面从整体上带动我校课程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水平。

凸显特性、加强研究。学校要求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遵循在线学习的基本规律,注重在线学习的有效性,强调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碎片化,重视在线学习过程管理。又要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改为基础体现高职特性,充分利用好学校近几年课程建设的成果,充分发挥合格课程评估、教师职教能力测评的支持性作用。课程内容选取突出职业性,课程设计要用“高职语言”,课程考核要体现实践性,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出突显高职特性、适合高职学生的在线开放课程,加强高职在线教育相关技术、设计、管理与运行的研究。

学校主导,多运营商、多校区教学区与生活区网络融合平台建设运维模式创新

1、背景概述

为了满足学校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服务的长期需求。我校提出“校方主导、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公平竞争、稳定有序”的基本思路,并遵照工信部于2012630日下发的《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精神,启动学生生活区网络改造项目,并将其列为“实验校”建设任务。该项目得到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两大运营商分别指定各自数据业务部门与学校网络信息中心建立工作联络机制。

经过多方磋商,三方签署了《开云官方注册学生生活区校园网络建设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合作原则、建设内容、建设时间、合作期限、物权、各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约定。

在协议约定下,学校装备管理部网络信息中心联同两大运营商的技术部门,多方论证,缜密设计,最终确定了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并分配了各自承担的项目内容。经过前段时间紧张施工,建设了一个符合各方需求的学生生活区网络融合平台。经过近期的运行,目前生活区网络运行稳定,管理有序,运维正常。

2、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按照多运营商参与、统一融合的建设思路,合作共建的生活区网络融合平台有以下建设内容。

1)实现一个由学校统一管理的开放式校园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网络接入服务。生活区网络直接与教学区核心互联,成为校园网体系的一部分,使学校的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畅通延伸到生活区的每个角落。

2)多运营商和校方共用一套网络基础设施,国内主要通信运营商均可接入,提供公平的市场化商业竞争环境。

3)各运营商合作共建的投资份额根据测算的总投资额平均分配。改建的内容包括两个校区共十五幢宿舍楼的综合布线、接入交换设备、汇聚核心设备、多业务路由器、统一认证计费平台、行为审计等。运营商投资额在校方主导下,相对均衡分配,多方商确、分工合作。

4)运营商根据各自的用户规模提供相应的有线及无线互联网出口带宽。

5)学生拥有运营商互联网服务自主选择权,运营商账号由学生自行到各营业网点进行开户操作,收费按相关规定由运营商自行扣取。各运营商以自身的带宽服务优势发展用户市场。

6)学校拥有网络准入认证、用户IP、出口链路的管理权。根据用户上网目的,实施相应的上网策略。教学和管理信息资源经认证后可直接访问,公网资源经认证后,判断用户运营商属性,选择对应的运营商出口。

7)实现教学区、生活区以及多运营商的Radius一体化整合认证,用户上网仅需使用唯一的校园网络帐号。

8)生活区有线网采用PPPoE客户端方式,无线采用WEB PORTAL认证方式,并能够区分智能终端和普通PC等不同终端。

9)具备人机交互良好的用户操作界面,便于管理员按照不同需求进行相关配置,支持管理员通过web浏览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对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管理,查询,统计;可实现在线用户监控、带宽管理、访问策略权限,可区别不同用户组属性不同用户的访问策略;

10)网络运维交与第三方,运维方通过招标流程产生,运维费用由运营商从业务收入中支出,校方不参与任何利益分配。

3、实施情况

1)网络技术方案

学校与多运营商合作建设学生生活区网络,是在共享网络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运营商业务。如何判断用户的运营商属性,并将该用户的上网流量牵引至对应的运营商出口,是网络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每个运营商都拥有各自独立的账号和认证计费系统,融合教学区、生活区、多运营商的一体化认证计费平台成为网络设计的技术核心。

经过多方调研,并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数据业务部专业技术人员反复讨论,最终确定网络拓朴结构如图1所示。

1  网络拓朴结构图

2)业务流程

各运营商在校内开设营业厅,用户至营业厅办理宽带业务,获得运营商网络帐号。通过自助服务系统,将校园网帐号与多运营商帐号进行绑定。上网时用户使用校园账号请求认证,并选择网络出口。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通过接口与运营商的AAA平台对接,鉴权后通过Radius协议通知多业务路由器对用户接入进行授权,并为用户分配对应的IP地址段,根据源地址策略实现策略路由,将用户流量转发至对应的线路。

运营商CRM系统每天会选择一个时间点将用户端CRM信息ftp的某个服务器数据下发,统一认证平台同步该部分用户数据(数据信息包含运营商账号的月租余额、套餐、带宽等信息)信息并存放在本地账号属性字段中。若运营商的AAA故障(链路中断),则以本地同步的信息为主,进行认证放行。

ftp信息同步到本地后,其对应运营商账号的无线权限启用。默认情况下,运营商账号对应的无线为停机状态,待同步了余额、账号状态信息后,转为复通正常状态,账号无线权限激活。本地认证时,不校验运营商远端Radius。同理,若该运营商账号停机/销户,其对应的无线权限停用。

用户认证成功后,认证平台在线列表会同时显示校园网账号,对应绑定的运营商账号以及运营商账号所绑定的带宽属性。

3)网络报修

用户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可拨打校内24小时服务电话。也可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ServiceFlows运维云”自助报障,实时查看服务进展,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4、项目实施经验

1) 多方认同的开放、合作的服务理念

学校提出的“校方主导、平等开放、无差别服务”理念,得到了运营商的认可。“校方主导”即建设的项目需求和整体规划由学校制定,网络的管理权和系统数据的所有权在学校;“平等开放”指各运营商对项目整体投资额平等均摊,网络基础设施对合作伙伴全面放开,各运营商拥有投资网络设施的所有权,但使用权交由校方,校园用户可自由选择宽带业务。此外,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其他运营商亦可进入生活区开展业务。“无差别服务”指为避免各自运维团队相互干扰的情况发生,网络运维由各方认可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承担,在校方指导下建立运维机制,无差别地为各运营商用户服务。

2)统筹建设使得学校成为生活区网络管理的主导

建设方案校方主导。学校将各校区学生生活区网络纳入到学校网络设施的一部分,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维。因此,建设方案完全按照学校需求并兼顾运营商网络业务开展需要进行规划设计、设备选型,避免运营商主导时出现建设无序、投入重复、技术设备不兼容。

平台管理校方主导。融合后的统一认证平台管理权归学校所有,一是可以将生活区学生的上网行为一起纳入学校的管理,使得网络管理和宿舍管理更加规范、更加主动;二是平台系统数据所有权为学校所有,不但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隐私,学校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进行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数据分析,为提升和改进教学、服务提供支撑。

业务经营校方监督。与运营商合作进行生活区网络融合平台建设的目的在于学校有效利用运营商投入建设的网络设施进行教学、管理、服务的同时,让学生在生活区从运营商那里获得“性价比高”网络服务。为此,学校配合市场监督部门对各运营商在学习生活区推出的网络服务产品、营销方式、技术性能、产品价格均有适度的监督,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性价比高”网络服务,也使得运营商的经营行为更加规范。

运维服务考核校方牵头。虽然运维费用有各运营商按照用户比例进行分摊,但学校站在保障学校基础设施稳定运行以及维护学生切身利益的角度,牵头进行运维商的招标、考核,确保运维服务质量。

3)统一建设投入、共建共享,创新建设商业模式

政府主导、市场化投入建设在智慧城市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已是比较常见的商业模式,但高校由于投资体制、管理模式、思想理念等因素还没有进行探索实践。在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今天,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和投入快速增长,以学校当前的信息化投入预算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要,因此,需要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进入学校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经费的有力补充。只不过,在和外部进行合作建设时,要确保“合作平等、互惠互利”,学校绝对不可处于非平等的“弱势”地位,那样反而会制约学校相关的信息化发展。

4)统一运维提升了网络服务质量

按照协议约定,运营商在平台的建设运行中只负责两头的环节,即:按照和学校商定的整体规划方案进行投入、建设,按照和学校商定的业务经营规则进行网络产品的经营。其他涉及到平台的管理、运维服务等过程均有学校及学校牵头组织招标的第三方专业运维商组织进行。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保证质量、确保公平”。

这样“统一建设、统一认证、统一管理、统一运维、自主选择”的网络融合平台的显著特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校、多家运营商、学生多方相互交织在一起。学生要通过该平台免费、无障碍地获得学校本地的学习、生活服务资源,自主自由、有偿地通过已选择运营商的服务和外网活动接入;学校通过该平台无偿地为师生提供本地的学习、生活服务资源;不同的运营商通过该平台,利用自己或其他运营商投入建设的设备、线路,向居住在同一宿舍、不同床位的学生提供有线及无线的有偿网络服务,获得收益。专门庞杂的参与者和利益关联,如果采用“谁建设、谁运维”的模式,必然会造成“重视自己利益相关对象、忽视其他”现象。因此,由学校牵头组织招标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运维更符合维护学校、学生的利益,当然,这样的“维持公平”也得到了多运营商的一致赞同。

5)先进成熟的软硬件架构作为技术保障

网络构架以生活区BRAS 为核心,现有校园网络和生活区有线网络构架基本保持不变,该核心BRAS通过万兆光纤校园网核心交换机连接。各运营商的出口链路通过一个或多个万兆接口接入核心BRAS,无线网络核心交换机也通过 1个万兆接口接入。Radius 采取旁路的方式认证系统对接,既保证了业务应用,又不影响网络整体性能。

整套多运营商统一整合运维系统采用B/S架构,针对校园网的特点进行规划,模块与菜单功能分布切合高校需求。界面多采用数据字典解析、模板展现的先进设计模式,如模块及菜单的实现、角色权限、查询统计等。自助系统的界面换肤功能迎合上网用户的感受。

在业务管理平台中,采用了Tomcat+JDK+Oracle Database的架构组合,相比典型的Apache+PHP+MYSQL开源组合,在稳定性、性能、扩展性、业界口碑等方面都更适用于构建长期运营发展的企业级应用。

完全实现了Radius Server、Tomcat、Database的解耦,Tomcat故障不会影响后台业务的正常运行,Database故障不会影响Radius Server正常认证。

6)用户自助服务平台体现“人性化”、“个性化”

自助服务系统是面向用户的窗口,要支持丰富的自助查询与自助业务办理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在后台管理界面上由系统管理员统一配置,比如允许开放的自助查询业务、自助变更套餐、停/开机等。此外,还可以灵活配置允许自助维护用户资料的选项,比如哪些用户资料允许变更,哪些允许一次性变更等。支持界面的换肤功能,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界面风格,为上网用户提供友好的使用感受。

 

四、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专家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指导

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专家组的作用,从阶段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建设模式、验收推广等全过程环节,进行论证、咨询、指导和帮助。

2、加强实验校项目校际间的交流

通过研讨会、培训会、现场观摩等形式,加强实验校项目校际间的交流,提高实验校项目建设水平。

 

 

 

开云官方注册

“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实验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2016年10月25日

      【返回】